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知识 作者:梦醒人已散 2022-11-25 06:54:21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一生都在勤奋学习的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毛主席看书学习都非常认真,他主张读书就要认认真真地去读。为此极其反对那种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不讲效果的读书求学方式。

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积久而成学,这是毛主席又一长期坚持的读书方式。

古话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毛主席认为只有通过反复仔细地研读,经过认认真真地体会和思考,才能品出一本书作者的本意来,才能品出这本书中的真味来。

好书需要反复读,仔细读,首先强调的是读书要有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态度。

从毛主席批阅过的书籍中,可以看出,毛主席读书的态度非常认真,甚至对于书中的错别字、不妥当的标点、语法欠斟酌的句子,他都要认认真真地改正过来。

这在毛主席读过的书籍中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毛主席读过多次的《经济学大纲》一书,他不仅做了很多批注,而且还把其中用得不当的标点改正过来。

有一次,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当他看到清代康熙年间铁画大师汤天池的一幅作品时,不禁朗读起作品上的诗句“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来。当读到“露”字的时候,毛主席仔仔细细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对旁边的人说:“‘露’字漏掉了末尾一笔,应当补起来。”

由此可见,毛主席读书是多么的认真仔细。

毛主席几十年的读书生涯都是这样认真的。他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

毛主席一辈子都能持之以恒地以“认真”二字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他的读书治学风格之一。

《礼记·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好书反复读,这个反复需要数量上的硬性要求,强调读书人要多读,重读,反反复复地读。

毛主席读书始终坚持“三复四温”。《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韩昌黎文集》、《史记》、《汉书》、《昭明文选》以及许许多多传统古典小说、诗词歌赋等等,都是他青少年时期就多次读过并且能够背诵如流的。

但是,直到晚年,毛主席仍然在坚持反复阅读这些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十分熟悉的书籍。

《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社会主义史》、《论权威》、《哥达纲领批判》等重要的马列著作,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读,一直读到70年代,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

毛主席每读一遍书籍,就习惯在封面或标题上画一个圈做一个小记号,有的书籍或者里面的内容段落有4到5个圈,说明他已经读过四五遍之多。很多重要的相关著作他甚至读过10遍以上。

毛主席反复读书的故事,在延安时期就有传诵。他自己就曾对周围的人说:“《社会主义史》是本好书,我已经读了10遍,奉劝各位也多读几遍。”

在一次召开的小会议上,毛主席还说:“李达同志给我寄了一本《社会学大纲》,我已经看了10遍。......李达还寄给我一本《经济学大纲》,我现在已经读过3遍半,也准备读它10遍。”

好书反复读,要求读书人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毛主席读书非常有耐心。

毛主席还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改写了明朝学者胡居仁的一副对联,以作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对某些好书不停地读,反复地读,持之以恒地读下去,这是毛主席长期养成的一种读书习惯,这种习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他读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读书方法上,毛主席还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除了上述说的鼓励多读书,好书反复读,毛主席还主张多写,这一方法的具体体现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也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到老师影响的好习惯之一。

至于多想,是毛主席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如果读书的时候不多想些问题,如果对所读的书籍内容不进行消化,那么这种读书过程只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不仅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还经常接受别人错误的思想。

多想多思,才会有良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毛主席主张独立思考,分析批判,从不盲从。

比如毛主席在读《三国志》的时候,对书中记载的很多战役都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书中一些错误做过订正,从不因为这是一本史书而盲目相信其中内容的描述。《吴志·吕蒙传》中叙及孙权同吕蒙商量攻取徐州的时候,吕蒙说:“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毛主席认为此处有误,他批注道:“《魏志》此时操在汉中,因夏侯渊之败,正不得志,闻襄阳围急,东归到洛阳即死,非在居巢也。”

可见,毛主席在读书时很注意分析和联想,注意从侧面进行引证。这是毛主席实事求是学风的一种体现。

多问也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读书之道。

凡是和毛主席有过接触的中外学者、政治家、外交家,无不敬佩毛主席的谦虚。

毛主席深切体会到“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他认识到所谓的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半点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他向全国人民说出了著名的那句格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为此,还意味深长地对周围的人说过:“和全国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为什么读书要讲究多问呢?

在毛主席看来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范围那么广阔,自己就算再聪明,知道的知识也不过是无限中的有限的那么一点点,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所以需要多读书。读书才能看到世界到底多么大,才懂得自己到底多么渺小。

人类需要的知识从总体上说是无限的,而个人的人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多问多学,才能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

另外一方面,毛主席还提醒我们,只有多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只有多读书,才能进一步明白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刻苦地读书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1937年,毛主席著名的“两论”(《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了。

当时他读了艾思奇写的一本书《哲学与生活》,并用毛笔精心地做了长达19页的摘录。毛主席关于差异就是矛盾的见解就是阅读此书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这表明毛主席善于从别人的书中学习、汲取思想。

1938年年初,毛主席将自己的摘录及读书心得送请艾思奇进行阅正,并给艾思奇致信写道:“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

众所周知,当时毛主席身居高位,而艾思奇只不过是一个不满30岁的年轻理论工作者。

毛主席本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完全用探讨的态度向他请教问题,真正体现了一个哲人思想家、政治家谦虚好问的态度和诚恳求知的精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