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是人类的绝症吗?

情感 作者:意林 2022-07-02 17:32:45


壹心理主笔团 |尤里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疫情宅家还没得堂食的人,能有多暴躁?


封控过的朋友有话说。


因为做核酸动作磨蹭,爸爸吼了孩子10分钟,吼完后又跟孩子抱头痛哭;


甄嬛传十级的优雅男女,因为谁洗碗的问题,把昨天你又没掀马桶盖你还不是又放多了油都翻出来大吵。


然而,在小区群里,前一刻还怒气跟悔恨齐飞的爸爸,秒变中国好邻居


刚刚还为多放了几克油而相看两厌的夫妻,则开始温文尔雅地感谢。


为什么对外人,我们总能端庄体面。


对自己人,却越亲近,越暴躁


仅仅是因为对外要维护形象,对内就能肆无忌惮吗?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亲近,

是卸下战甲后的彼此透明


说到越亲近越暴躁


不仅我们如数家珍


《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也实在太懂。


她扮演的伊芙琳,是一个天天跟琐碎日常死磕的中年女人。


老公不大着调,里里外外都要靠自己一个人忙碌操持;


爸爸重男轻女,对伊芙琳从没不好声好气。


女儿不仅长得胖,性取向更是不如期待,伊芙琳对她,真是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在家人眼中,她是暴躁的妻子,叛逆的女儿,专横的妈妈。


然而在外人眼中,伊芙琳却是温柔和蔼,连宇宙尽头的报税,都不能让她破防(不是)。


《瞬息全宇宙》开始才10分钟,女主的「分裂」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客户不配合,脑子不转弯,还对她言语骚扰、动手动脚。

 


对此,伊芙琳一直都淡定应对,甚至保持着礼貌又无所畏惧的微笑。


但她发现丈夫乱放东西的时候,嗓门却一下子高了八度,当着女儿的面,把东西狠狠摔在地上。


为什么人前人后,会如此两张面孔?


在心理学看来,最核心原因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亲近之人面前,假自体功能减弱。


我们的内心常常会存在有两个「我」,一个真实的我,一个为了维持关系而诞生出的「虚假的我」。


就好比,明明觉得客户是杠精,领导又傻X,却不得不虚与委蛇。


于是,我们的「假自体」就会跳出来,违心地「收到」「对对对」,来换取一段关系的岁月静好。


此时的「我」,就是假自体的呈现。


但是,和防御的状态恰恰相反。


在亲密关系中,人会产生「退行」,变得像婴孩一样,任性,脆弱,不假思索。


此时,人与人的关系就不再是权力斗争,而是卸掉了盔甲,从战场归来。


我有好几个这样的朋友,是圈子里有名的「大女主」。


她们文能修电脑,武能换煤气,工作上更是可靠,不管客户再怎么刁难,都能够一边气场全开,一边处理妥帖。


可一旦谈起恋爱,马上「恋爱脑」上头。


有的人,伴侣稍有冷落,就郁郁寡欢一整天;


还有人明知不应该,就是克制不住地天天查对方手机。


最夸张的一个,只是男友偶然的喝酒应酬,她就把对方同事的电话都打了个遍。


跟闺蜜吐槽完了,又和家人哭诉,怕以后会嫁一个「老酒鬼」,还担心起孩子的家庭教育。



所以你看:

最真实的自我,往往会在安全的关系中表现出来。

这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也削弱了我们对危险和不安的感知。

 
亲近,
是攻击被接住的安心

越亲近越暴躁的第二层原因,是把攻击性的释放变成爱的表达。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对亲近的人最常的相处方式是「嬉笑怒骂」。

想必你身边也有这样一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觉得:

TA应该去讲单口而不该在这里;

和这类「损」人当朋友,往往其乐无穷。

许多夫妻,也把释放攻击性当成了处理关系的主要方法。

每分钟一小损,一小时一斗嘴,隔三差五再吵吵架,爱你=骂你,不吵不自在。

但人家偏偏就是不分开。

而对于不亲近的人,不爱,自然也不表现出「损」的行为。

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攻击性感情请求,也就是通过释放攻击性的方式,来建立情感连接。

就好像是小男孩表达喜欢,就是揪人辫子一样。

这样,你就能够注意到我的存在,也能回应我的需求。

比起平淡如水的生活,这个过程,能让回应者和被回应者都能获得更强的现实感和存在感。

所以,在亲近之人的面前,除了没有假自体的束缚外。

释放情绪和攻击,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亲近,

是自尊代价更小的相处


聊完亲密,还有自尊。

通常来说,最亲近的人只有几个,而我们的自尊通常是在一群人身上获得。

这一群人,可以是同学,同事,或者是朋友圈里的点头之交。

对比亲近的人,在数量上就天差地别。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对于最亲近的人爆发情绪后,只要他们沉默,我们就不用承受情绪爆发的惩罚。

冲着老婆吹胡子瞪眼,骂老公不争气,把一肚子委屈撒在孩子头上……

这样,同学不会对我们的不体面说三道四,领导不会扣我们工资,朋友圈里面也只会有我们想看到的点赞。

听起来,像是沉默带来的纵容。

而最亲近的人,却往往会纵容我们的情绪。

因为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乃至经济成本。

人们对于失去的恐惧总是大于获得的快乐。

因此,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也为了已经沉没的成本,亲近之人通常会选择接受,或者妥协。

你瞧:越亲近,越有机会纵容

因为纵容,我们的自尊和形象,始终能够活在另一个世界。

因为纵容,情绪爆发的代价,会被小心翼翼的保护在不伤害家人的初心中。

于是,比起陌生人,倾泻向亲近之人的情绪,就更显得「无所畏惧」。



亲近的人,

到底该如何表达情绪?


所以你看:

越亲近,假自体功能越弱;
越亲近,越容易释放攻击性;
越亲近,越纵容。

所以,对亲近之人肆意发泄,似乎成了理所当然。

然而,代价是什么呢?

首先,是距离越来越大。

没有人能够一直承载他人的情绪,再亲近的人也不行。

不断增加的负能量,会在关系画出越来越深的鸿沟。

其次,对亲近之人发泄情绪,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被领导骂了,回头跟孩子发火,气顺了,下一次,领导还是要骂你。

客户飞单了,回头冲老婆抖威风,这一单,终究已经跑掉。

家,确实是避风港,但不是问题的避风港。

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能保护关系,又不压抑自己呢?

答案或许是,更精准地表达情绪。

具体怎么做?

核心在于我们和情绪的相处,尤其是愤怒感和羞耻感的相处。

首先要清楚,愤怒感只是在提醒我们有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举个例子,当伊芙琳因为老公放错东西而大发雷霆的时候,情绪的缘由不仅仅是这一次忽略。

或许在这一次事件之前,忽略已经发生过了很多次。

而当她因女儿带着女朋友回家而脑壳疼的时候,她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孩子本身,可能还有父母的权威的受挫。

更深的来说,甚至是唤醒了伊芙琳自己在童年时期的被父母训斥的阴影,进而引发孩子失控的羞耻感。

所以,在亲近之人面前表达情绪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清楚的了解自己。

也只有理解了自己愤怒,觉察了需求,才能直击病灶,精准沟通。

然后,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冷静提示器」。

比如提前写一个「情绪冷静书」,并且拍照在手机上,上面可以有类似「莫生气」的格言。或者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挂件,比如说写着inner peace的手机壳。

一旦有一方要爆发激烈的情绪,另一方可以立即出示「信物」,给对方提个醒。


最后,等到心平气和的时候,不妨再对争吵做一次复盘。

不要像伊芙琳那样,吵完后转头就走。而是给到双方短暂的冷静期,然后理智的讨论引起情绪的问题。

如此一来,亲近之人的情绪冲突,也可以变得富有建设性。


写在最后


亲近的人相互间会形成一个「情绪收容」的功能,我们在享受亲近带来幸福的同时,同样也会承担亲近带来的伤害。

我们听过各种「不对亲近的人发火」的教诲,但往往总是做不到。

加上外在压力越来越大,亲近之人的情绪冲突也在所难免。

而真正解决这一切的,或许就是看见。

看见对方,看见自己。

伊芙琳穿梭在篇平行宇宙时,她一点一点地,看见了。

她看见了自己的暴躁和奔忙,都是为了得到父亲一句真心的夸奖;

她看到了不着调的丈夫,原来在用另一种方式,跟她一样「不服输」;

她看到了父亲的毒舌背后,对自己的担忧、期盼和爱;
 
她看到了女儿在不被看见中,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这份不被看见的痛苦,从伊芙琳的爸爸,传给伊芙琳,再传递到女儿身上。

裹挟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不断积累。

终于,变得无比强大,无比暴虐,直到要毁灭宇宙,毁灭自己。
 

然而,它最初也是最终所求的,也不过就是:

我看见你本来的样子,也深深地爱着这样的你。

世界和我,看见你,也爱着你。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