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快乐的秘诀:做一个不扫兴的人

情感 作者:捡书博士 2023-11-10 23:55:11

作者 | 有书十月的诗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前不久,网上有个热搜话题:什么样的性格,最不讨人喜欢?


有人回答:“扫兴的人。”


网友纷纷表示赞同,扫兴的人就像差评师,无论和他分享什么,都会被贬得一文不值。


你和他分享排了很久的队才买到的美食,得到的却是冷言冷语的回复:


“这有什么好吃的,你不怕胖吗?”


你兴冲冲地分享旅行经历,他却当面“泼冷水”:


“这地方我去了,没什么好玩的。”


诸如此类的相处,不仅让人身心俱疲,次数多了,再好的关系,也会变得疏远。


反观那些不扫兴的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凡事都能看到美好的一面,久而久之,便会吸引来更多美好。


想来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


想要被别人尊重,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想要过得快乐、顺心,就要先学会不扫别人的兴。



 01 


不扫伴侣的兴

婚姻更和谐美满


有段时间,朋友小林为父母闹离婚的事烦恼不已:


原来,小林的母亲性格开朗,喜欢化妆、打扮,参加有趣的活动。


父亲却有些木讷,母亲邀他一起出门旅行时,他总是冷冷地回答:

“到处都差不多,何必出去浪费钱。”


母亲开心地展示新衣服,父亲连看也不看一眼,就说:


“衣服能穿就行了,要那么好看有什么用?”


就这样,小林母亲的满腔热情,每次都会在小林父亲的扫兴下,变得毫无兴致,心灰意冷。


后来,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的她,提出离婚。


小林父亲却满脸委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事实上,许多夫妻都习惯给伴侣“泼冷水”,在对方最开心的时候,说最扫兴的话,致使关系逐渐变淡,直到走向陌路。


有研究表明,一次负面的沟通,需要用五次甚至更多的正面沟通才能弥补。


婚姻中,最怕的从来不是三观不合,而是彼此扫兴。


那些幸福的伴侣,即便想法不同,也不会轻易否定对方的兴致,反而会给足尊重和认同。


漫画师@阿甜,曾在网上分享自己与老公小杰的相处日常,引来无数网友羡慕。


阿甜喜欢拍照,所以小杰每次出门都主动充当她的专职摄影师,不厌其烦地给她拍照、打卡;


小杰喜欢买些幼稚的小玩意儿送给她,她也不嫌弃,总是开心地收下,还不断称赞小杰是好老公。


如此有爱的互动模式,让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结婚多年,依然恩爱如初。


《爱的五种语言》中写道:


“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被人鼓励,尤其是共同生活的家人,没有人喜欢被指责,被批评。”


很多时候,婚姻的幸福程度,往往不取决于彼此的差异,而取决于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差异。


好的伴侣,都学会了用欣赏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否定,看见对方的好,包容彼此的不同。


这样夫妻二人,才能在风雨人生中互相滋养、互相治愈。




 02 


不扫子女的兴

孩子更快乐优秀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

浙江金华的一名初中生,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大束花,想让妈妈开开心心地过母亲节。


没想到,妈妈看到花后非但没有感动,还大声斥责:


“买这些不实用的东西干什么?


过两天就得扔掉,快把它退了!”


在妈妈的严词厉色下,男孩只好哭着把花退回去。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种父母真是太扫兴了”。


视频下方的一条评论,更是一语中的:


“现在他给你送花,你拒绝。


等以后他不给你买了,你又说他没良心。”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一边渴望孩子回报,一边又不断否定孩子的付出。


虽然有时他们只是习惯了用长辈的标准,评价和教育孩子,并非刻意为之。


但是却忽视了,指责和否定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在孩子表达爱意和分享喜悦时,聪明的家长都懂得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记得B站上的一位博主,小时候很喜欢画画。


有天他趁着妈妈午睡时,在客厅墙上印满了手印、脚印,想当作“艺术作品”送给妈妈。


等妈妈醒来时,博主兴高采烈地问她:


“这是送给你的,喜欢吗?”


妈妈看着一片凌乱的客厅,不仅没生气,还亲了亲他沾满颜料的脸颊说:


“哇,画得太好了,妈妈很喜欢,谢谢你。”


正是由于这种深深的认可,让这位博主从小就特别自信、富有创造力。


长大后也顺利在艺术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正面管教》里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不扫兴”的父母,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想法,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样既能和孩子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结,也能让孩子在肯定中,变得更加自信、豁达,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胆量。




 03 


不扫自己的兴

生活更松弛幸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辛辛苦苦完成一个项目,本想犒劳自己,吃顿大餐,内心却莫名感到不安,觉得是在浪费钱;


好不容易放假,想放松一下,又觉得是在虚度光阴。


我们常常一边渴望尽兴地享受生活,一边不断地在内心给予否定。


为什么会这样?


武志红曾指出,这是因为: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被否定、被指责。


一旦感到快乐,就会被提醒不要得意忘形。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快乐的羞耻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快乐是可耻的。


于是,不断逃避快乐,选择主动受苦。”


心理学家周梵,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把物质看得很重要。


她年轻时,每次出门都选经济型酒店。


有次外出旅行,咬牙订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结果却没有因为更舒适的环境感到开心,反而绷紧神经,处处挑剔。


尤其发现服务员的态度有一点点怠慢时,她觉得非常生气,使行程变得很不愉快。


直到她有意察觉自己的状态,才发现无法玩尽兴的原因,是心中的“匮乏感”作祟。


在内心,周梵始终认为自己还不够成功,没有资格享乐。


后来,当她放下了自我审判,才终于能理直气壮地享受更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往往就是因为内心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不配享受快乐。


于是,不断给自己定下目标:


等升职了,我一定对自己好点;


等还完贷款了,我一定对自己好点;


等孩子长大了,我一定对自己好点……


可幸福从来都不在嘴上,更不在想象中的未来,而在我们拥有的每一个当下。


人生短短数十载,心安理得地享受此时此刻,允许自己快乐,才是最大的通透。


正如蔡澜先生所说:


“把生活的素质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快乐,明天又要比今天快乐,就此而已。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




很认同这样一段话:


“人生观是拿来看待的,不是拿来评判的;


价值观是拿来畅谈的,不是拿来否定的;


世界观是拿来享受的,不是拿来鄙夷的。”


做一个不扫兴的人,其实很简单。


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接纳彼此的差异与不同,就能邂逅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余生,愿我们都能以包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有让别人舒服的能力,也有让自己快乐的自由。




作者:有书十月的诗,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有书(ID:youshucc)。



 转发文章并后台留言自己的“小烦恼”,有惊喜哦!

转发出去,与大家共勉
好看的人都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