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人陷入了改编儿歌的循环魔咒?

情感 作者:字媒体 2023-06-01 10:35:09



前段时间有一首《小小花园》的儿歌

席卷各大视频网站

让众多网友直呼太上头

脑子里的回音全是挖挖挖


这首幼儿园儿歌的火爆程度

堪比当时在小学圈称霸的《孤勇者

亦或者等同于

“我爱你,你爱我,蜜雪冰城甜蜜蜜”

的破圈传播浪潮

唯一不同的是:

小学生认为幼稚

成年人却感觉恰到好处



当然,证明一首歌火爆

二创永远是紧随其后

有打工人版本的

“在小小的公司里爬呀爬呀爬”

东北爷们版

“在小小的厨房里刷呀刷呀刷”

还有矿井工人版:

时间再往前推,之前火爆全网的

“两只老虎爱跳舞”改编儿歌视频

也是魔性又洗脑

 

这首歌出自儿歌《宝贝宝贝》

经过网友的再次创作

搭配跳舞小人怪异的舞姿

加上迪厅风格的闪烁画面

就变得非常魔性

 

 

只需看一眼,听一秒

这歌就会立刻绑在你的神经上

萦绕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时不时耳边就传来那熟悉的BGM



究竟儿歌有什么魅力

让大人小孩都爱改编呢?

今天就跟着文字君一起来看看吧~



都说孩子是最可爱的小天使

可我们却经常能从他们口中

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改编歌词

充满了邪恶与暴力

这些儿歌的威力

让祖安兄弟听了都服气


报告司令,你的老婆生病了!

什么病?毛病!

什么毛?鸡毛!

什么鸡?公鸡!

什么公?弓箭!

什么箭?见你老婆上西天!

 


有时候你还不得不佩服

孩子们敏锐的市场嗅觉

一首改编儿歌涵盖了当下

最流行的几大收视要素

姐弟恋、婆媳关系、报复

三言两语就描绘了一出家庭伦理大剧

充满了荒诞与哀怨

 

有个大姐整十七,过了四年二十一

寻个丈夫才十岁,她比丈夫大十一

一天井台去打水,一头高来一头低

不看公婆待我好,把你推到井里去

 


除了“暴力式结局

“屎尿屁等低俗用语

也在奇葩儿歌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天地

不得不说

夸张和押韵编法

孩子们简直用得溜到飞起


意大利怎么也不会想到

因为押韵

自己会跟“屁”产生联系

 

XXX的屁有威力,一下放到意大利

意大利的国王正看戏

闻到这个屁,感觉很满意

召集全国人民来放屁



既然喜欢屎尿屁

那么茅坑必定是此类儿歌

最常设定的场景之一

就像下面这首

 

半夜三更,来到茅坑,见底有人,奋不顾身

跳进茅坑,救起那人,壮烈牺牲

为了纪念他,厕所安了灯

 

传达的精神总归来说是正面的

结尾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但整个过程的画面经不起深入想象

 


臭烘烘的东西

好像总能刺激这些小屁孩兴奋的神经

不是屎尿屁就是捡垃圾

让人隔着屏幕都不敢深呼吸

 

星期天的早晨北风吹

捡垃圾的老头排成队

哨子一声吹,冲向垃圾堆

破鞋子破袜子满天飞

 

怎么说呢

这些邪恶与臭烘烘的元素

填满了儿时的好奇世界

也带着一丝丝小小的叛逆

在班里这么一唱

指定有小弟追随



神奇的是

不管你在哪个城市的哪所学校

都能听到这些全国统一版歌谣

像是下面这首

把一到六年级的同学

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神曲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美女一大堆

四年级的帅哥没人追

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六年级的情侣一对对


 


diss学校是这帮熊孩子们

茶余饭后永恒的话题

不过没想到的是

大家疯起来连自己都骂


今天的阳光多么灿烂

我们的学校多么破烂

一百个学生九十九个笨蛋

还有一个杀人犯

 

为什么一百个学生不是笨蛋就是杀人犯?

别问,问就是为了押韵,硬凑的



除了上面这些

还有特别火的星期歌

几乎把你的一周

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今天星期三,我要去爬山

爬到火焰山,变成牛肉干

今天星期四,XX去考试

考了四十四,回家看电视

看到少林寺,也想试一试

被人打成西红柿,还说自己没有事

今天星期五,小明去跳舞

路上遇见了母老虎

吓得跳起来芭蕾舞



说起来也是谜一样

没有教科书记录没有正经培训

全靠一批批熊孩子们口耳相传

这些儿歌竟然也就这样传了开来

甚至你还不得不佩服

后浪们的创作力更加无穷

 


一般来讲儿歌都自带治愈属性

一群小朋友们奶声奶气地

唱着温暖可爱的歌词

简直萌到不行

所以我们怎么都想不明白

如此天真稚嫩的童声

为什么会跟恐怖诡异的歌词

结合在一起


还常常是唱的小朋友没什么反应

却把听到的大人吓得不行

这暗黑儿歌有多恐怖

咱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一般来讲,正常的儿歌

语言要简短明快,朗朗上口

内容要浅显易懂

最好还能涵盖一些知识

帮助孩子们了解周遭的事物

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而上述儿歌基本都背离了这一中心思想

虽然这些都是从小屁孩嘴里唱出来的

但这些儿歌的创作者往往都是成年人

他们有的时候

借“暗黑儿歌”表达自己

对历史、社会、生活的见解

借“暴力粗俗的儿歌”

来挑战文明的禁忌

顺便逗逗调皮的熊孩子



而处在“秽语敏感期”的孩子们

对于奇葩、搞笑的内容印象格外深刻

基本不需要刻意花时间背诵记忆

他们对着幽默又押韵的内容

基本就能瞬间背诵全文



加上他们乐于“分享”的性子

一传十十传百

这些奇葩儿歌

也就这样传唱了下去

看来,人类的创造力果然是无穷的

除了用在正经事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