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过年回村“合照”事件冲上热搜:做人,最忌太有身份感!

情感 作者:捡书姑娘 2023-02-02 22:29:28
来源 | 桌子的生活观
ID:zzdshg


前段时间,王宝强回到老家河北邢台过年。


村里回了个大明星,自然是比较轰动的大事,很多人闻讯赶来围观,其中也不乏想要合影的。


当王宝强走出家门的时候,外面已经围了很多等待合影的老乡。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走在前面,提示不能合影。


而穿着大羽绒服,脚踏一双棉拖鞋的王宝强,赶紧制止工作人员,态度谦和地说:没事没事。



随后,他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开始和大家合影。



这个举动,赢得了众人的一致称赞。


他们说王宝强很亲切,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


说实话,明星虽然是公众人物,但也有自己的隐私,这次是私人行程,不配合拍照完全说得过去。


而且,他也不是靠流量吃饭,并不需要“讨好”别人。


可是王宝强对于大家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搂着他的,还是和他并肩而立的,他始终十分配合。


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



由于和王宝强合照的村民太多,一举把王宝强送上了热搜,让他在网上火了一把,很多网友对王宝强的态度点赞。



这就是王宝强刻在骨子里的憨厚谦逊,也是他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其实,王宝强一直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


出道多年,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他,依然是那个憨憨的,朴实的“傻根”。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王宝强下地干农活,姿势熟练。


他穿着朴素的polo衫,毛巾搭在脖子上,拿着镰刀弯着腰,手起刀落,手法十分麻利。



网友盛赞:“一看就不是作秀,真会干农活。”



他自己也透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小时候天没亮就去地里干活,等父母到地里的时候,自己已经快把活干完了。



即使已经成名多年,但他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记得还看过他的一个新闻。


王宝强拍《盲井》的时候,因为冯小刚导演的提携,十分感恩。


他听闻冯导胃不好,喜欢吃红枣小米粥。


他直奔车站,回到河北老家,连夜扛回了100斤小米,挎着一大篮子红枣出现在冯小刚家。


“这是俺爹俺娘自己种的,保证无污染。”


红枣和小米,想要买到十分容易,可难得的,是他的心意。


这份真诚,贯穿了王宝强的半个演艺生涯。


即使当年前妻和他闹得沸沸扬扬的那段时间,也都爆不出他一点不好,反而获得大众的支持。


还有最值得一提的金扫帚奖。


王宝强被评为金扫帚奖之后,他没有指责组委会,没有在朋友圈骂街,反而亲自来领奖,成为这么多年以来,金扫帚到场的第一人。


他说:


“确实很对不住观众。第一次当导演,欠缺经验,感谢金扫帚,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向观众说声对不起。


我爱电影,尊重电影,也尊重在座的前辈,这一次,算是欠观众一次,我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众的批评。”



很多人说,看到王宝强真诚的发言,不忍心再骂他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草根出身的王宝强,能够在娱乐圈立足,并一直获得观众喜爱的原因了。


这个原因,不是因为他能吃苦,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而是他身上那种稀缺的品质,他能够低到尘埃里,去掉自己的光环和身份,给任何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演员身份之于他,只是一份工作。


他没有忘本,没有忘记自己之所以混得好,都是观众捧的,更没有忘记自己的今天是怎么来的。


不管他在外混得多牛,回到老家,依然把自己当成村子里最普通的一员。


王宝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真的不要太有身份感。


有的人,有了点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有的人,有了点成就,就看不起从前一起吃过苦受过累的同伴。


可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


人,永远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你在春风得意的时候,目空一切,就要想到,当你从空中跌落的那刻,无人扶持。



学者梁衡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教授,自恃很有才华,总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他看别人写书名利双收,他也照葫芦画瓢写了书寄到出版社。


一等,就是几个月,没有回音,他忍不住主动去催。


大学教授对自己很自信,因为光是自己的身份头衔,就占据了大半页纸。


出版社的编辑也没有多说什么,认真抄下大学教授的20多个头衔,费了很多时间。


但对正文的批注,只有八个字: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大学教授以为,自己的身份,走到哪里都能畅通无阻,别人都要高看他一眼。


可是,人没有真材实料,就算是多重身份压身,也只是纸糊的猫,抓不到老鼠。


拿着身份充门面,往往是缺乏真材实料,他们迫切地需要用外物装点自己,好让自己没那么虚。


而那些喜欢摆架子,喜欢拿头衔去压别人的人,也必定喜欢欺下媚上。


对待超越自己的人就巴结讨好,而对待不如自己的人就锱铢必较,面目狰狞。


知乎网@卢寒冰 说过一件事。


她曾去一个同事家做客,同事职位比她略低。


同事家有个上了年纪的保姆,做事手脚看起来不太麻利。


她在同事家做客的过程中,同事客气周到、热情洋溢,但转脸,却对那个老保姆颐指气使,命令对方干这干那。


老保姆诚惶诚恐,像个陀螺一样转。


在忙碌的过程中一个疏忽,玻璃台被弄湿了,老保姆忘记要按照她的要求用牙膏擦。


那一瞬间,同事的脸色瞬间变了。


她恶声恶气地斥责老保姆:


“给我用牙膏擦三遍!直到照见你的影子为止!”


老保姆胆战心惊,惶恐中脚下一滑,在地上摔了一跤。


而同事一声问候都没有,装作没有看见,反而转过头对她继续说笑。


那一刻,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这个会变脸的同事,让自己心里发寒。


看到对方优于自己,就笑脸相迎;看到对方不如自己,就轻视高傲。


一个人品过硬、修为足够的人,既不会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他人,也不会站在山脚之下仰视他人。


他们不会看高他人,看轻自己,更不会在意外在的虚名,以势压人。



人的价值多少,往往不是你有多么响亮的名号和身份,而是你做了什么。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典故叫“顾荣施炙”。


顾荣是西晋末年的江南士族领头。一次,他受邀赴宴。


席间,他发现一旁端着烤肉的佣人,流露出想吃肉的渴望神情。


桌上的人都在嘲笑那个仆人,说他居然还想吃肉。


顾荣没有嘲笑他,而是停下了筷子,将自己的那一份肉送给仆人。


同桌的人嘲笑得更大声了:“只是一个仆人,那么低贱,你怎么还把肉给他了?”


顾荣说:“整天端着肉却不知道肉味,这对他其实是一种残忍。”


后来,顾荣遇上困境,过江避险。


有一个人在他最危难的时候,救了他的命。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救他的人,就是当年的那个仆人。


这个故事,让我受益良多。


真正能得到搭救的原因,不是你的尊贵身份,而是你曾平等、善良地对待他人。


有的人,总喜欢“以身贵而贱人”。


身边的人怕他们,敬畏他们,实际上,他们怕的是他所处的位置,拥有的身份,而不是这个人本身。


一旦这层光环消失,那些围绕身边的人,也很快就会消失。


很多时候,你要学会放下身份和地位。


太把自己当回事、太有身份感,你的目光,就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和利益,这样就会失去更多。


有的人,谦和有礼,不高看自己,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等的位置,即使以后失去了身份的加持,但他们自身的修养和魅力,同样能吸引到一批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是需要很多关系去支撑的。


我很喜欢一句话:“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心,勿以持功而失信。”


那些张牙舞爪的炫耀,虚张声势的彰显,都是为了掩盖自己内里的不足。


真正内心丰盛的人,不在乎外在的身份,他们也能走得更远。


*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捡书姑娘经授权发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