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还没有自己的房间,我觉得很丢人”

情感 作者:曲玮玮 2021-10-25 19:24:41

小朋友的精神世界最纯粹,但也最容易受到伤害。

 

很多人都认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福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自己平日里习以为常的权利,别人要如何不顾颜面地、挤破头地去争取。

 

而大人也很难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小孩子的敏感和别扭。

 

前几天在豆瓣各小组以及各个论坛都引起很大争论的“房间帖”,正是体现了群体的参差。

 

生活组有人发了个帖子,标题为“有谁二十几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间吗?”



大意是楼主家的原本是三室一厅,她上大学后,家里人就把落单的奶奶接过来住了,占用了楼主原来的房间,导致她每次回去都感觉很委屈。

 

“凭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房间,没有一个衣柜,没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的地方……想干什么都受限制,不能穿衣自由,衣服散落在家里的各个地方,每次回来都得各种找……”

 

楼主曾经抗议过,她妈妈提议把弟弟房间隔成两间房,被她父亲否决了,理由是房子已经建好了不能拆,于是她很生气地用难听的词汇骂了她父亲一顿,并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豆瓣生活组。

 

没想到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论坛的网友们对此看法两极分化:有人认为楼主白眼狼,生她不如生块叉烧;有人觉得作为家长不能一碗水端平活该被骂。

 

更多的人,则是在分享自己相似的经历,由此牵连出了藏在女孩们身后,那些沉默的牺牲,以及不被偏爱的酸楚。


01 


“什么都要争,你太计较了。”

 

小蒋在杭州工作三年,月入过万,被老板器重,有相爱的恋人,看起来像是要步入光明而顺坦的未来了。

 

但小蒋的未来在冰冷的钱塘江里结束了,官方通报是当天钱塘江涨潮,小蒋不幸遇难。

 

小蒋在出事前,将自己所有积蓄三千多都转给了恋人,称自己已经用不上了。

 

小蒋的父母不关心小蒋工作累不累,只会让小蒋打钱,小蒋供父母吃穿,自己只能用母亲淘汰的旧手机。

 

小蒋遇难后,全家人去小蒋的公司闹事,要求公司赔偿几十万,正好够支付小蒋弟弟一套房的首付。

 

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一个“她”,我们也能知道,这么懂事的小蒋,肯定是个女孩。



她生前在微博上写道:“我时常自欺欺人说不被爱也没关系,其实内心还是渴望被爱,实不相瞒,我一直想当那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被爱的垃圾。”

 

敏感的人更能感知“自己不被爱”这件事,但她还是无法逃离父母的压榨,把自己辛苦赚的钱供父母享乐,给被偏爱的弟弟生活费和学费,工作三年月入过万,最后的积蓄只剩三千多。

 

她清楚地知道亲情对她而言真的只有负担,但最后也没有像她在微博立下的宣言那样,做个薄情寡义的坏女人。

 

她有直面死亡的决心,却没有薄情寡义的勇气。


@超可爱小鬼


“上大学后,房间被弟弟占住,家里就没有自己的房间了。

 

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只能睡沙发,白天有客人来就把被子搬到房间里去。

 

沙发又短又窄,睡得很不舒服,我的书和行李也没有容身之处,在沙发的角落堆放着。

 

委屈的情绪就这样一点点累积,直至爆发,我又哭又闹,和家人大吵了一顿,得到的只有‘不懂事’‘太计较’的责骂,他们没想过弟弟为什么不争不抢,因为他不需要去计较,就能得到一切。

 

“这么点小事有必要那么委屈还大吵大闹吗?”



争取无果后感觉自己就像赖在家里的乞丐,而且没法和身边人诉苦,很丢人,谁家过年睡沙发啊。

 

后来我妈得了癌症,跟我打电话说希望我早点回家,经常催。

 

我知道,她只是想找个人陪她做手术照顾她而已,家里那两个男的都不管她。”

 

在生活组搜关键词“房间”,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流浪女孩”。

 

因为想住哥哥的大房间被父母训的,最后被父母骂到下跪磕头道歉;父母买了300平的新房,没有规划自己的房间,因为是给弟弟准备的婚房。

 

和房间帖的楼主不同,这些女孩获得的都是一边倒的同情和鼓励,因为她们隐忍,符合“完美受害者”形象。

 

一旦女孩们用强势武装自己,就会像“房间帖”的楼主那样,收获的骂声盖过同情。

 

02 

“小孩子不依赖父母,不向父母撒娇,本质上是对父母失望。”
 
@画画的贝贝:
 
“小时候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只有年迈的奶奶在家照料我们姐弟俩的日常起居。”
 
那时候每天都要走半小时路程去学校,小时候也不懂得打伞,被太阳晒得黝黑油亮,还遭到了男生们的嘲笑,给我起外号“黑煤”。
 
每次看到班上长得白皙漂亮的女生,总是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朋友,长大后明白了那叫自卑。


弟弟上小学后,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台自行车,爸爸告诉我,记得每天叫弟弟起床,载他去学校。

 

有次放学回家,看到门口装了牛奶箱,送牛奶的人刚走,我看着奶箱里还凝着水珠的玻璃瓶子,咽了口水,我妈径直走过来把牛奶瓶子拿走,嘴里还嚷嚷着我弟这个小鬼又跑哪里去了。

 

我跟妈妈说我也想订牛奶,这是我第一次向父母提出“奢侈”的愿望,小心翼翼而忐忑。

 

我妈顿时提高了音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抱怨:“弟弟还在长身体,你这个做姐姐的能不能懂点事,什么的都要争,我供你读书吃穿还不够好吗!”

 

也不知道哭了多久,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心口,把那团燃着的火浇灭了。我不再开口向父母撒娇,不去和弟弟争宠。

 

如他们所愿,我变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女儿,循规蹈矩地过着我的人生,成年后就自己打工挣生活费。

 


“小孩子不依赖父母,不向父母撒娇,本质上是对父母失望。"

 

幸运的是我在大学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丈夫,他的家庭健康美满,能给我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他父母对我也视如己出。

 

毕业后我们顺理成章就领证了,他们家不介意我没有给房子和婚礼任何经济上的支持,这时我爸妈找上门,开口就要30万彩礼。

 

我跟老公说自己每个月会还他们赡养费,你一分钱也不要给他们。爸妈恼羞成怒地威胁我,不给彩礼他们就不参加我的婚礼,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个不孝女。

 

最后,婚礼只有我们的朋友和男朋友父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喝点酒,简单而温馨,对我来说是完美的婚礼。


亲戚们都无法理解,一直文静乖巧的我为什么突然变得冷血无情,用血浓于水的一套理论说服我去道歉、服软。

 

只有我知道在扭曲中长大的滋味,被抢走牛奶的那个下午,我已经单方面决定不再是他们的女儿了。”

 

磨灭一个人灵魂的,不是来自他人的谩骂与指责,而是痛苦和愧疚无限循环带来的内耗。



@罗勒:


“每次给初中的弟弟剥虾的母亲,今天等着别人给她剥,我全程没理。

 

亲亲儿子上学去了,只有我们三个人吃饭,我和我爸吃虾,她一直在等着,我看出来了她的意思,但还是吃自己的。

 

她忍不住开口问怎么没人管她,我说哎平时给你儿子剥虾不是嗖嗖的很快吗,怎么自己这里就不给剥了呢,xxx(弟)赶紧回来表现一下。

 

我妈只能干瞪着我,敢怒不敢言,什么都没说。再有下次我还敢(调皮)”



03 

人们总说“父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但实际上,孩子也是无条件爱父母的,而且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所以无法拒绝来自父母以爱之名的伤害。


身边很多女生都陷入过“好女孩”困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恋爱关系中,陷入两难境地时,总是会优先牺牲自己的感受,仿佛只有表现得隐忍、懂事,才有被爱的资格。

 

她们不是天生道德感比较强,而是因为社会给女生制定的道德枷锁更多,让女生更容易陷入自我反省和愧疚感中。

 

前面几个故事中的她们,并没有因为懂事得到更多的宠爱,反而当她们奋起抗争时,没有人关心背后的原因,而是先质疑她:“至于吗?”

 

不被偏爱的女生,长大后在亲密关系里会表现得更扭捏,


《破产姐妹》里,Max有句台词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因为自己从来不是被偏爱的一方,所以没有底气表达自己想要被爱的需求。

 

什么都藏在心里,期待着对方能主动发现,结果往往是热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耗尽。

 

大方、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并不羞耻,如果验证了自己是不被偏爱的一方,那就立即对这段关系说“不”。

 

一味地忍让,对生病的亲密关系,是麻药,而非解药。

 

及时止损,对糟糕的原生家庭和不适合的亲密关系,都是最好的脱身之计。

 

 

玮玮说:“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奶奶以十块钱的价格把小女孩养了两年的小狗卖掉了,小女孩撕心裂肺追着狗一路奔跑又无能为力。


这个视频勾起太多人小时候记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人们似乎稍微动动手指,就能轻而易举摧毁我们小时候构建的精神世界,关键是他们不以为意。

 

小时候有次我妈自己重装电脑意外把我打了很久的仙剑奇侠传删掉了,存档全没了,我当时觉得自己世界崩塌了活着好像都没意义了,哭了一晚上。


还好我妈比较开明,不停给我道歉,给我请了几天假让我不用去上学。我妈的这种态度似乎稀释了我的一些悲伤。

 

其实你无法理解小朋友的世界虽然简单但他们又投射了多少执念进去,去保护好他们的纯粹,善莫大焉。”




封面 /《人间失格》

插图 /《耀眼《人间失格

文 / Owl



留言互动


你童年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留言分享一下吧



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