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成为一件很好的事!

热闻 作者:新华网 2022-12-22 19:27:16
33岁的旺青罗布带着村民在4400米海拔的地方养羊,47岁的胡小明和50岁的罗洪把逃课的孩子拽回课堂,王路带着村民抢收倒下的玉米,刘恭利苦口婆心劝村民搬迁......

这些事儿,是一个18分钟的视频里讲述的故事,如果不说,你很难看出它其实是一则公益广告。如果想看完整视频,可以搜索《真实记录!超1800人牺牲,只为改变这近1亿人的命运》。

这个公益广告,通过对《我们是第一书记》电影内容的解读,讲述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们带领村民搞产业、办教育、抗天灾、保丰收、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

其实,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或是一部微电影,用一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讲述方式,带领网友进入情景,传递的情绪也是润物无声的。曾经照本宣科式的公益宣传,常会让人感到生硬和乏味;老式的“按头捐钱法”,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只会被反感甚至会遭到抵触。

而像开头提到的这种公益视频,近来确实有不少经典案例崭露头角,这恰恰是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中,公益宣传所做出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也与我们一贯以来所理解的公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让公益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内核和外延。

第一个变化,公益不再只是捐款捐物。

哪怕是现在,很多人对于公益的理解,其实仍然停留在老一套“捐款捐物”的认知中。但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款”与“物”确实能够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立竿见影,不过问题也赤裸裸地存在——治标不治本,“缺了就捐”“缺什么就捐什么”总归还是在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

“公益就是捐款捐物”这种固有思维,是需要被改变的。公益可以具备更多元的实现路径和参与方式。

就像前面提到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短视频化的公益内容更能生动、直观、真实地展现公益项目,也能承载更丰富的信息,更快速地传递公益信息,同时,能有效增加社会公众的新鲜感以及对公益项目的信赖感。

尤其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长时间处于快节奏的阅读下,让人们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方式,掌握最关键的信息,短视频的容纳度显然是更高的。

另一方面,从传播上看,短视频传播可以同时涵盖公域和私域流量渠道,人们在朋友圈的分享、转发、点赞、评论等等,充分盘活了熟人社交的最大效益,熟人间的认可大大增强了公益的可信度和参与度。这种强关系平台上的信息,从关注了解到参与实践再到分享传播,公益参与的链条更短、效率更高,也能够更有效激发公益活力。

也就是说,每一次转发、点赞、互动,都是在助力公益内容传播,让公益议题被更多人看见、受到社会的关注,进而才能推动议题的实效落地和解决。而这,也是在做公益。

我们其实也能看出,公益对优质短视频内容的需求在日益增加,一个好创意所带来的影响力可以是现象级的,这也是简单的“捐款捐物”所无法企及的。

第二个变化,从线下到线上。

与线下公益的最大不同,线上公益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门槛降低了,那么公益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创新出更多的可能。“转发公益话题”“点赞公益内容”“参与公益互动”“积攒小红花”“捐步”等等,如今,这些线上公益方式,因为强互动性、高便捷性,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甚至被更多人所主动选择。

无论是通过产品技术手段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创造性的构建线上公益的可能,让每个人了解,只需要每个个体抽出时间多思考一点点,那么就能创造出如“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定位手环”“捐步数”“ai全城寻人“等这样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创新公益形式。

在数字技术的渗透下,公益正在变得人人可及。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以往很多线下的公益活动,经常会受到公众质疑,如:款物流向是否清晰透明?是否能够追溯?效果是否理想?是否还需要继续……公众的确对公益的参与性是越来越高的,但同时,对公益的透明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相较于线下参与,线上公益具备着更好的追溯性,能够更好的受到大众监督,所以线上公益的可信性也就更易被公众多接受。

第三个变化,我们可以探讨的内容更多了。


2018年的时候,有一支公益广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刷屏效果。故事讲述的是热爱篮球的16岁少年叶沙(化名)去世后,捐出了全身器官。为了延续叶沙的篮球梦想,接受他器官的五名受助者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完成叶沙未竟的心愿。这个篮球队叫“一个人的球队”,球员们带着感恩参与了很多的公益事业。当年,《一个人的球队》的公益广告,更是撬动了68万人加入器官捐献的队伍。

这个公益广告,是创意团队TOPic & Loong通过腾讯“我是创益人”大赛了解到器官捐献低捐献率的困境,并在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沟通中得知了叶沙的故事。在多方积极推进下,输出了《一个人的球队》的公益广告。

不论是器官捐献,还是特殊群体关爱、疾病救助、气候与环境问题、青少年成长、灾害救助、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承保护、适老化与老人关爱等等,如今公益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谈论议题,而且有关的议题也有较高的参与度。我们能够看到,提升公益的创新能力与趣味性,是可以带动社会公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与成就感的。不论是大众议题还是小众议题,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关注,甚至有些问题可以被从根本上更快捷的解决。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能够看出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在不断更新,这也促使公益事业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核、拓宽外延,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议题上,都能更加符合公众对公益的需求和要求。

其实,我们关注公益,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

但同时,从落地公益的角度来看,想要促进公益议题的解决与实效落地,势必也是需要连接包括企业、组织、公益机构、内容生产方等在内的各方力量,通过社会共创构建完善的公益生态。在明确公益议题后,各方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内容、丰富的媒介传播资源的参与支持,协助品牌输出高效、规模化、可持续的公益内容,帮助品牌扩大公益声量,让优质公益项目被看见,进而创造更丰富的公益价值。

“黄河奖-我是创益人”大赛正是这样一个通过生态共创机制,助力实现公益人人可及的项目。


2022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指导下,腾讯“创益计划”与“中国广告业大奖——公益广告黄河奖”大赛组委会联合设立「2022黄河奖-我是创益人数字公益创意大赛」,旨在整合互联网平台的产品、技术、资源能力,激发创意、设计、内容创作、公益组织、大专院校、品牌等社会力量,通过“公益+科技+创意”的社会化共创机制,孵化优质的公益内容,提升公益议题社会关注度,推动公益实效落地,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

数字时代下,社会公众对于公益的认知升维,对公益模式、公益议题以及公益的实效结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社会多方的协同共创以及内外部资源的相互赋能,做好有实效的公益,并带动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公益当中,这必定会成为一件很好的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