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出生率暴跌,一场巨变正在悄然发生……

情感 作者:娇娇妈 2023-03-03 15:54:47


招不到生了!


最近,关于“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的消息在网上刷屏。


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丢失的生源”对应逐年下降的新生儿数量,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


“以前是家长排队抢着报名‘一位难求’,现在是幼儿园敞开大门‘一孩难求’”


短短几年,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幼儿园的处境变化,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这其中有私立、普惠幼儿园增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导致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数量骤降。


新生儿少了,受到影响只有学前教育?


远远不止。


实际上,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一场巨变正在悄然发生:


你会发现,曾经“一床难求”有时甚至要“睡走廊”的产科床位,现在竟然过剩了;


生源骤降,幼儿园关停,必然伴随着一批幼教下岗,甚至波及到中小学;


月子中心、母婴行业等也都会受到波及;

……


这些都是人口收紧带给社会转变的缩影。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口一减少,各行各业都要受到冲击。


而这一切,早在6年前就有预兆……


01

把时间维度稍微拉长,来看看生育政策和人口变化趋势。


2016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生育计划做了进一步调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

这个消息,刺激了很多想生而不能生的夫妻,考虑为家庭增添成员。

因为堆积效应,此前累积的生育需求在这一年得到了集中释放。

2016年,全国常住人口出生数量达到了1883万。

当时还有专家乐观预测,这样的增幅应该会维持好几年,但后来的数据表明:2016年是21世纪以来人口出生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最后一次生育高峰。

此后的新生儿数量,以每年100万到200万的减幅,逐步下滑:

2017年,1764万人;

2018年,1523万人;

2019年,1465万人;

2020年,1202万人;

2021年,1062万人;

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跌破1000万,仅956万人。

来源:中经数据

这也是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人。

2021年5月31日,正式开放三胎政策,全国各地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没能挡住这个下滑趋势。


从2016年的小高峰1883万,到2022年的956万,新生儿数量少了近一半。

这是什么概念?

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

而围绕孩子的出生到成长,相关行业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产业还有面临崩盘的危机。

先说说直接带来的影响。

1、低生育率,最先受到冲击的恐怕就是医院产科。

最近,关于低生育率的报道好像变多了。

前些天,一条#低生育潮冲击300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2016年产科的火爆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一床难求睡走廊,孕妇排队等着生产,很多人因为综合医院排不上号,不得不去私立医院。

6年时间,局势扭转。

某县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向大家透露:高峰时这家保健院年分娩量为四五千人,现在为2000多,几近腰斩。

生不动了,产房也就变得冷冷清清。


供大于需,当产科资源没那么稀缺时,大家肯定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医院。

那么那些靠分娩量获取营收、又没有其他优势的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就不得不直面“人口寒冬”

接不到单,就只能关闭产科或者合并产科,还有不少私人医院面临倒闭的危机。

2、接着就是教育行业。

先是幼儿园“关停潮”、“招生难”,再就可能慢慢波及中小学、大学、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

为了应对生源危机,幼儿园之间也在上演一场“赤裸裸的厮杀和竞争”。

比如降低招生门槛、开展老带新活动、学杂费打折优惠措施。

有的企业内部幼儿园甚至扩大了招生范围,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为本单位职工。

而可以预见的是,当公办下调招生门槛,那些私立的、普惠幼儿园的生源就一定会有一部分被“抢走”。

那些教学资源好的、“打折”的,一定会淘汰掉一批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弱的幼儿园。


这种变革和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明显,且很难扭转。

就像那位幼儿园园长说的,今年“应该是最好的一年”,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困难。

条件差的幼儿园更容易倒闭,到后面可能就是合并幼儿园、学校,减少编制人员。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教师热”也可能随之退潮。

在人口负增长时代,教育最终会走向何方?

有专家作出了不少大胆的预测:

#专家称未来不少大学将关停#

#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

#2040年参加高考人数或不到600万#


连锁反应会慢慢波及小学、中学、大学、高职或民办院校,具体以何种程度、速度,我们还无法想象。

但一个具体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前面。

生源少了,“入学难”的问题会不会因此得到解决?

有可能。

至少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得到了现实印证。


毕竟,以前是“进不去”,现在“招不满”。

竞争力几乎减半,学位更宽松了,供需之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前门槛高,要落户年限、靠摇号、排队,以后标准可能进一步放宽、放低。

高考人数减少,是不是意味着考大学就变得更容易了?甚至人人可以上大学了?

不一定。

毕竟,优胜劣汰、筛选人才的丛林法则,在教育这条赛道会长久存在。

不过,对于学校来说,可能将会进入一个优胜劣汰、更依托质量生存的时代。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在强生源时代,会进一步加剧,而这很有可能会倒逼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也算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

而除了产科医院、教育行业会受到直接冲击之外,母婴、兴趣培训、早教、亲子游乐、儿童服装……等围绕孩子相关的一系列产业,都将因为出生率的暴跌迎来一场大洗牌,进一步影响消费和经济发展。

有人说:“在我国14亿人口基数下,少生点也没什么。人少了,能够享受的人均资源不就更多了吗?不也挺好吗?还可以集中提高一下素质教育。

提升素质教育当然是必须,但当下重要的不是人口数量,而是人口比例和结构。

我国现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就会越来越短缺,未来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必须未雨绸缪。

而想要解决出生率的问题,就不得直面现实问题。

面临压在百姓头上的几座大山:教育、医疗、房价、就业……才是现代人在面对生育时最根本的担忧。

02

买房吗?还贷到80岁的那种。

前段时间,广西南宁多个楼盘对外宣称“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

人口老龄化来了,这是要照顾中老年的购房需求?

专家对此表示称,一方面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中老年群体的购房养老需求。但另一方,也有助于提高中老年人通过“接力贷”等形式为子女置办房产的能力,降低年轻人购房难度。


除此之外,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也有延长贷款年龄的操作。

有的地方甚至推出了“百岁贷”。万一贷款人去世,作为子女还可以“继承”这个贷款,继续还贷。


成家立业、家业兴旺,是老一辈人对儿女最朴素的愿望。

没有房子何以成家?没有房子去哪上学?

买房已经成为结婚、孩子上学的刚需产品。

掏空六个口袋,勉强上车买一套学区房,还要背上30年的房贷,是现代打工人最现实的写照。

前两天,#全国超9成小城市房价不过万元#的词条冲上热搜,让不少人哑然。


1万高吗?相比一线动辄10万的房价好像不高,但和三五千的工资相比,太高了。

即便是18线小县城,也是四五千往上的房价,即便地理位置和周边配套都一般,也要不吃不喝一个月才能买上一平方。

所以才有人说:高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更别提教育成本。

据“育娲人口研究”《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调查显示:

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

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0万元。

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

以前大家都说自己是“车奴”、“房奴”,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词:“孩奴”。

说起来有点不是滋味,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光靠爱就能滋养ta长大,还需要银行卡里实实在在的数字。

二胎、三胎的优惠政策,让不少人心生动摇,但想到这么高的教育成本,也只得斟酌再三、望而却步。

经济压力是生育意愿低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比起这些看得到的、可以计算的成本,那么无法量化的成本?

比如妈妈。

养育,是一个沉甸甸的词语。

因为妈妈最年富力强的二三十年时间,都将奉献给家庭和教育,孩子长大了,但妈妈的青春都给了孩子。

因养育而损失的机会成本、职业发展,无法预计,无法量化。

如果换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它占据的就是老人本该安享晚年的大半时光。

如果是双职工家庭,就可能面临着孩子没人带的局面。

这一两年来,学校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部分父母的困扰,但也因为改革的阵痛,面临众口难调的局面。

总的来说,想要减轻看护成本,就需要社会层面提供更多的托管服务,来适应新时代父母养育孩子的需求。

而这个成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的孩子吃饱穿暖、养大了就行,现在的孩子则要“矜贵”许多,也承载父母更多成人成材的期望,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制定了一整套的“精英教育”。

而优育,就意味着父亲不能再缺席,父母双方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精力、金钱,都要有更全面的准备和参与。

另外,现代人观念转变,也是生育率低迷的重要因素。

以前是没得选,只有走结婚生子这一条路。

时代的发展,让“不生孩子也没啥”变得越来越得人心。

不少人开始觉得“靠自己攒钱、靠社会协作养老也可以”、“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我凭什么要节衣缩食为了孩子?”

有人说这是自私,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终于开始懂得为自己而活了。

确实,在现代社会,即使不生孩子,人生也可以过得丰富精彩,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会加速养老及配套行业的发展,“养儿防老”的担忧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紧迫。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


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这种情况,并不只在我国出现,而是成为了全世界的问题。

据《韩国时报》报道,“2021年新婚夫妇统计”结果显示:

新婚夫妇生育比例创下统计以来历史新低,近5成新婚夫妇没有选择生孩子。

低生育率,似乎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昂贵的房价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带来的焦虑和顾虑,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面对这种变化,能逆转吗?又该如何逆转?

03

近几年,为了鼓励生育,国家没少想办法。

前两天,又有一个特大城市出台了发放生育补贴的措施。

杭州。

今年杭州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一孩,目新一生子女户籍登话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这个力度和诚意,相比其他地区算是很不错的了。


鼓励男女同休产假,缩小用工成本差,降低女性生育顾虑;

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税赋减免、买房补贴;

真金白银发钱支持生育;

……

自从三胎政策放开以来,实打实支持生育的城市越来越多,力度也越来越大。

有一定成效,但更多人可能还是觉得,这终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毕竟,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意味着漫长而辛苦的付出。

人口,一直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但只有从教育、医疗、房价、就业等各个方面,减轻年轻人的压力,才有可能能打破这种低生育欲望的现状。

最后,如何看待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评论区一起来聊聊~

*作者:教育编辑部落落。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