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孩负气跳江,只因父亲一句话!上天真的会惩罚,不好好说话的父母

情感 作者:娇娇妈 2021-04-16 13:49:07


一句话,对孩子有多大影响力?

 

江西九江,22岁女孩罗某跟父亲、哥哥,开车搭乘渡船回家过清明,

 

途中,罗某与父亲发生争执,就因为父亲的一句气话,

 

身后是滚滚江水,身边是自己最亲的人,

 

女孩想都没想,打开车门,爬上围栏,跳进了冰冷的江水里。


 

父亲见状不对,立即追上去,跟女儿一同跳下。

 

幸运的是,父女二人被众人救起,没有变成一场悲剧。

 

说跳就跳,绝不是一瞬间的情绪暴发,这应该是隐忍了很久的痛……

 

父亲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说错了话,不会跟孩子好好说话,真的会有悲剧发生。

 

语言其实比暴力更伤人,这是每个父母都该警醒的事。

 

微博有个热门话题,#父母让孩子窒息的教育方式#

 

网友纷纷说出那些被父母一句话,噎到窒息的时刻: 



明明家里有两套房,小时候去肯德基吃汉堡,母亲告诉儿子:

 

“我们家的钱只够你一个人吃,没事妈妈看着你吃,以后你要努力。”

 

儿子一边哭,一边吃完汉堡。

 


明明是自己的亲妈,三天两头打压自己的身材,胖一点就说:“你好肥,太丑了,别吃了!”

 

还美其名曰,锻炼抗压能力。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说出话来轻松,于孩子却是锥心之痛——

 

“你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

“你今天写的作业,像垃圾一样。”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真丢人!”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说,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80%的话都是负面评价,10句里有8句是不满意、批评,


尤其中国父母,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不care,你都做好了我干嘛要插嘴,你表现不好时,我才会说你,

 

温水煮青蛙,日复一复,可能正在催毁一个孩子的心灵。 


那些言语暴力对孩子伤害有多深?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我采访到知乎心理大V叶壮老师,把内容整理成文章,真的,我们真该换种方式跟孩子说话了。



叶壮

知乎心理学大V

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及美国科学心理协会成员

 


比吼孩子更可怕的,是这些软刀子

 

朋友一家为了让儿子上市里的重点小学,卖掉了150平的三居室,换了一套60平的“老破小”,

 

有次孩子上课外班捣乱,回家又不好好写作业,朋友忍不住发火:

 

“如果没有你,我们早就搬回大房子去了。”

 

当天晚上临睡前,在关了灯的房间,孩子说了一句话:“妈妈,如果没有我,你和爸爸会更开心吧?”

 

朋友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里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那个孩子真的会认为自己出生、存在,是个负担,甚至是个错误,如果没有自己,爸妈就可以生活得更好。

 

我们每天跟孩子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说话,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察觉我们的话有问题,

 

偏偏有些家长又爱跟孩子说些阴阳怪气的反话、气话,

 

比如:“你就别好好学习,看最后谁倒霉?”“胖成这样还吃,你有没有自尊心?”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他只知道妈妈又生气了,气氛好可怕。

 

这对孩子是最有杀伤力的,

 

那是一种无形的恐惧,会让孩子付出相当大的“情绪劳力”,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跟你说了句阴阳怪气的话,你可能会猜上半天对不对?

 

不确定性的信息,最容易引起人的恐惧,也最容易立竿见影,孩子立刻投降,

 

父母习惯跟阴阳怪气地跟孩子说话,对孩子而言无异于白色恐怖。

 

还记得那个为了打破一块玻璃跳楼的9岁男孩吗?



因为做错了一件事,他预期不到自己会受到什么惩罚,这种心理压力太大,孩子竟选择以死谢罪。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做法非常荒谬,但长期在恐惧之下,那个内向敏感的孩子,真的会形成这种“靶子型”人格,

 

他们总会习惯过分自责,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把一件小事过分夸大,

 

看到大人的脸色不对了,就开始琢磨是我哪个地方不对劲了?总跟大人求证:“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又做错了什么事?”

 

在这些软刀子和“隐形威胁”下生活的孩子,格外让人心疼。

 


跟孩子好好说话,

别把自己变成没有温度的机器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女孩跟妈妈哭诉自己的委屈:


“你为什么每次考完,你都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结果,妈妈理直气壮地回答她:“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女孩一边抹泪一边表示:我的性格不适合打击,


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态度:“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最后女孩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说服妈妈。


多少孩子跟这个女孩一样,从小到大,就是被父母打击大的。


其实从根本上孩子不是怕父母跟他发火,是怕在父母那里,却根本就没办法沟通,


知乎上有个话题:“被父母忽视是什么感觉?”


有个用户的回答非常扎心: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把很钝的刀,在身上不停地划。明明父母双全,却感觉自己活得像孤儿,无人理解。”


很多父母特别怕孩子翘辫子,一丁点小事,也不忘给孩子“泼冷水”,


他们特别担心孩子跟他们头脑里的孩子不一样:


你这么贵玩具坏了,你连个眼泪都不掉,怎么这么不珍惜东西?


你哭什么哭,这是有什么大事,就值得哭吗?


更有鸡娃父母,把养孩子当成一个“教育项目”,制定严格KPI,像抽陀螺一样,每时每刻挥着鞭子不停地催促、打压。


这其实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里,许多孩子的真实情况,他们其实是不被父母看到的,


亲子交流就像一条平行线,只有冰冷的教育与被教育,


大人说了再多的话,孩子也听不进,孩子做了再多的解释,也不被重视。


来看看这样“被教育”下的结果,一项针对家庭语言暴力的研究结果显示:



孩子在听到这些语言刺激时,选“增加学习动力”的只有3%,更大比率是自尊心受损,失去学习动力,麻木、厌恶……


作为父母,谁也会忍不住吼孩子,冲孩子发火,但真的,跟孩子的沟通要带着温度,带着对孩子的看见,对孩子的观察:


要多问孩子,你本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亲子关系永远大于教育,只有这样,你才能尽量规避你的主观意识对于他的影响,才算是真正的沟通。



好的亲子对话,像打“乒乓球”


建议大家花一小时的时间,给你和孩子的对话,录个音,

 

你可能发现,你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更多是家长单方面表达一个观点、发生一个指令,或者硬掰孩子的情绪感受,

 

事实上,表达一个结果,陈述一个事实,这样的沟通没有意义,

 

孩子没考好特难受,你跟他说“没事,下次努力呗”,他心头瞬间就能心头云开雾散吗?

 

不会的,道理是好道理,但基本上没有用。


 

好的沟通,必须包括两件事:

 

第一,倾听孩子的解释系统,


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解释的?他的困惑是什么?如果连客观事实都不知道的,就试图改变孩子的情绪、观点、看法,真的很难。


第二,干预孩子的解释系统,


发挥成年人的经验,谈谈你的想法,但要给孩子留空间、留余地。


很多人认为沟通是打篮球,孩子是个球筐,我们把沟通的信息像篮球一样,投进去,


其实恰恰相反,沟通更像是打乒乓球,你把球打过去,孩子把球打过来,你再把球打回去,


这样来回几个回合,你们对一件事才有探讨,才有沟通的意义。


亲子教育是一堂沟通课,而不是洗脑课,那些“暴力”的洗脑,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有研究表明,在重大的道德是非面前,9岁孩选择的答案跟成年人的选择重合率是93%,


沟通的前提,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让孩子表达自己,我们可以探讨,但最终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


这样沟通到最后才能达到最优解,才是真正孩子想要的好的沟通。



*作者:雪梨妈妈。80后,亲子教育领域10年+资深媒体人。关注我,和百万爸妈一起,做学习型父母,给孩子优质的爱!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好课来了 

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情绪波动大?
叶壮老师亲自操刀的精品课
《好好说话,告别争吵》
4月24日   深圳-南山
1天亲子沟通工作坊来了!
情景实操,搞定最头疼的情绪冲突,
只要一次简单聚餐的钱,
就让你和孩子全新蜕变!


还等什么,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