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不如阿普三部曲,但更牛逼

八卦 作者:虹膜 2022-07-20 19:22:08

作者:Omar Ahmed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2年7月6日)



「我刻意地不在作品里触及政治议题……因为我一直觉得印度政治是瞬息万变的。」
——萨蒂亚吉特·雷伊

作为全球电影史上的标杆之作,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大地之歌》(1955)、《大河之歌》(1956)和《大树之歌》(1959)——一直是评论家、观众和更广泛的电影文化研究进入雷氏电影的窗口。

凭借其抒情的、人性化的现实主义,这个传奇式的成长故事经常成为交流的焦点,并且被奉为经典,特别是在西方。

《大地之歌》

不过,在1970年至1975年期间,雷伊完成了另一个三部曲,其知名度逊色不少,但在创作复杂性和社会政治深度方面可以说与「阿普三部曲」相当。

统称为「加尔各答三部曲」的《正义者》(1970)、《有限公司》(1971)和《中间人》(1975)记录了加尔各答正在经历的剧变,及其对越来越多的失落青年的影响。

《正义者》

在这一时期,随着印度「平行电影」运动(相当于发生在欧洲、巴西、日本和美国的新浪潮)的兴起,预示着一种新的电影制作方式,雷伊——一位资深且颇有建树的电影人——则将进入他最晦暗但也最冒险的一段时间。

他职业生涯的这一阶段始于《英雄》(1966)和《森林中的日与夜》(1970)等影片,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风格上的部分转变,而且开始处理更黑暗的主题,尤其是处于危机中的男子气概——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了「加尔各答三部曲」,雷伊在这些作品中对现代孟加拉中产阶级的父权制进行了解构和批判,其特点是不确定性、腐败和政治模糊性。

《森林中的日与夜》

雷伊和加尔各答密不可分。他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个城市,而他本人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一直是一个直言不讳的居民。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加尔各答经历了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动荡:青年失业率骤升,来自东巴基斯坦(如今的孟加拉国)的难民流离失所,去工业化,政治骚动,劳工罢工。

1967年,联合阵线(United Front)联盟以左倾的热情在西孟加拉邦上台,推翻了传统的议会制度。同时,与这种激进的权力更迭对应的是纳萨尔派运动,这是一场始于西孟加拉邦纳萨尔巴里村的农民叛乱,它将在印度引发更广泛的左翼动员和抗议活动——这在加尔各答感受最为直接。

激进的孟加拉反主流文化——特别是「饥饿的一代」的诗人——想要摒弃旧的文学形式,开创一种原始的、未经过滤的街头诗歌。心怀不满的学生大多是中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与纳萨尔派的事业保持一致,同时也坚持着自己的国际主义(包括声援越南人民),导致了针对教育机构和领导人雕像的攻击。不可避免的是,这些政治异议遭到了政府的残酷镇压,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创伤。

加尔各答的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壁画 

正是在这种动荡的背景下,雷伊开启了他的「加尔各答三部曲」。在他职业生涯的这一阶段,雷伊经常被指责拒绝处理当下的议题,但通过这些电影——正如评论家奇丹南达·达斯古普塔所指出的——「雷伊直面加尔各答随处可见的燃烧的火车、愤怒的政治游行和饱受折磨的失业者。」

《正义者》

作为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正义者》讲述了待业的年轻毕业生悉达多(特里蒂曼·查特吉饰)漫无目的地在加尔各答寻找工作的故事。影片从他父亲的葬礼开始(以负片的形式呈现),悉达多开场的形象表明了幻灭的基调,这个受挫的年轻人被时代的不确定性和家庭的不稳定性所压倒。


这部电影对雷伊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不仅在于它将加尔各答重新想象成一个噩梦般的、幽闭恐怖的城市景观,而且还选择了以负片画面开场。通过《正义者》,雷伊开始质疑他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奉行的现实主义影像——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作品标签。

达斯古普塔在《萨蒂亚吉特·雷伊的电影》(暂译,The Cinema of Satyajit Ray)一书中称,这种风格方面的花招只在《正义者》中出现过,「雷伊后期的电影再也没有使用这种技巧。」


然而,《有限公司》的开头使用了分屏,而《中间人》则用到了定格画面,这明显受到了平行电影运动的新电影语法的影响。这似乎是雷伊对莫利奈·森等电影人的回应,表明他也可以跟上潮流。

在开场的葬礼之后,影片的片头部分跟随着悉达多在城市中穿行,前往两个工作面试中的第一个。这场面试是审问式的,一群古板的高管试图了解悉达多在意识形态上的忠诚度。当悉达多被问及过去十年最杰出的事件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是越南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抵抗,而且认为这比人类登月更有意义。


新殖民主义的阴影在《正义者》中无处不在——加尔各答的城市纳萨尔派一直致力于揭露和铲除这个敌人。这个政治议题在《访谈录》(1971)中得到了直接的呼应——这是莫利奈·森的「加尔各答三部曲」的序章,其余两部是《Calcutta 71》(1971)和《游击队员》(1973)。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是另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它似乎远离了那些心怀不平的人,而是通过沙马尔(巴伦·昌达饰)的眼睛来探索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他是一个冷酷的销售经理和职场狂人,为一家英国风扇制造公司工作。


当沙马尔的小姨子图图尔(莎米拉·泰戈尔饰)搬来和他们一起住时,后者的局外人身份为沙马尔自大、虚假的中产阶级愿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沙马尔和他的妻子舒适地生活在一个豪华公寓里,与加尔各答的严酷现实隔绝,以此为背景,雷伊铺陈了一个关于特权和权利的叙事。

无论加尔各答有多丑陋,阶级和种姓等社会经济层面的界限仍然不受干扰。虽然就电影形式而言,《有限公司》是三部曲中相对传统的一部,但雷伊用讽刺的风格为人物和情节注入了活力,并演变成为对加尔各答的「提箱仔」(Boxwallah)——通常特指为外商工作的印度新精英人士——的尖锐批评。


为了跟图图尔搞好关系,沙马尔送给她一块旧手表——一个充满了性焦虑和消费主义理想的象征性举动。相反,沙马尔通往企业界高层的曲折之路包括操纵和背叛工厂的工人,煽动罢工以保护他的公司地位。工厂的看门人蒂瓦里在工作中因炸弹爆炸而受重伤,这是沙马尔促成的罢工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沙马尔不择手段地爬到了高层,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于是他回到家里分享这个好消息。但图图尔无法掩饰对姐夫的残忍本性的失望。归还手表时,图图尔也切断了两人之间脆弱的纽带,她谴责沙马尔,并让他反省自己获得社会和企业地位的代价。他的成功是空洞的,以腐败铸成——这一主题在《中间人》中达到了顶峰,这部收官之作是三部曲中最晦暗的。

《中间人》

《中间人》被称为「紧急电影」(Emergency film),因为它是在英迪拉·甘地总理领导的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1975年至1977年)和中止民主的背景下制作和发行的。这部电影的基调与《正义者》比较接近,故事的主角是正在找工作的中产阶级历史系毕业生索姆纳特(普拉迪普·穆克吉饰)。


影片开头,索姆纳特在参加一场历史考试,其他学生公然作弊。腐败不再是微妙的或间歇性的,已经变成了普遍存在的,腐蚀着社会的每一个阶层。

考场墙上贴着毛派的口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与《正义者》的结尾有视觉上的联系,当时悉达多离开城市时伴随着许多支持纳萨尔派叛乱的政治口号。索姆纳特的父亲则(萨蒂亚·班纳杰饰)长期生活在一种绝望的状态中:他为儿子不确定的未来感到焦虑,但同时——鉴于严重的失业危机——也对参与抗议的年轻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同情。

比苏达(乌特帕尔·道特饰)将索姆纳特带到了中间人的世界,而后者十分不情愿地开始作为供应商从事生意。索姆纳特很快就陷入了一个充满贿赂和腐败的冷血世界。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要求交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虽然中间人似乎体现了一种必要之恶,但米蒂尔先生(罗比·高希饰)——彻底堕落的化身——粗暴地指导着索姆纳特如何以最佳方式做生意,即找到一个人的弱点并利用它。

在最后一场戏中,雷伊为三部曲画上了句号,毫不留情地展现了独立后的印度的失败和加尔各答的道德瓦解。为了获得他的第一单大合同,米蒂尔胁迫索姆纳特为他的客户找来一名妓女,以施行贿赂。这样一来,索姆纳特就暂时变成了一个皮条客,是名副其实的「中间人」,所有的自尊都被抹去。腐败是至高无上的;既有害又不可逆转。

雷伊的「加尔各答三部曲」经常与莫利奈·森的「加尔各答三部曲」相提并论,后者采用了更加激进的煽动性风格。在森的作品中,「第三电影」与政治现代主义相结合,对纳萨尔派的叛乱采取了一种更全面的视角。相比之下,雷伊避开了对纳萨尔派运动的明确提及,有争议地避开了对那位纳萨尔派分子的处理——在《正义者》中,他被置于边缘地位。

萨蒂亚吉特·雷伊

不过,雷伊的三部曲值得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三部电影是银幕上对加尔各答最丰富的想象之一——不仅批判了这个城市的新殖民主义上层阶级,更重要的是,它们概括了使加尔各答中产阶级青年摇摆不定和使这个城市陷入困境的幻灭感。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神探大战》最大优点是,这次没有杜琪峰

原本,他能成为第二个古天乐

按豆瓣评分的标准,它就是今年最棒国产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